新职教法省域实施效果评估:理论基础与框架体系
陶济东;评估反馈新职教法省域实施效果,对促进新职教法立法质量的提高和立法目的实现非常必要。从法律实施效果评估与立法后评估这两个概念的关系入手,界定新职教法省域实施效果评估的内涵。有限理性等理论是新职教法省域实施效果评估的人性论基础,立法过程理论、法律实效理论是法理学基础,政策科学是方法论基础。在分析目前三种类型评估主体优缺点的基础上,构建国家机关和第三方机构组织实施、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的多元评估主体;在分析评估标准的基础上,构建以实施效果为重点的复合型评估指标体系;从调查方法、分析方法这两个维度,构建评估方法体系。
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内涵、组群逻辑与推进路径
吴逸华;梅辉;高职专业群以产业集群理论为根基,通过教育生态创新重构产业链与课程网络,驱动着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通过产业逻辑锚定产教协同方向,以资源逻辑驱动要素集约共享,依托专业逻辑实现动态优化迭代,协同构建了高职专业群建设的生态体系。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可通过打造复合人才培养范式,提升共享机制下协作效能,构建供求衔接长效机制,实现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在地国际化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张明勇;在地国际化作为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新机制,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水平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探索在地国际化实践,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严峻挑战。首先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在地国际化的主要实施模式,进而剖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发展对策:优化顶层设计,构建系统化国际化办学体系;深化内涵建设,打造国际化课程体系;坚持引育并举,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国际化质量评估体系。期望在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地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建言献策。
教育家精神融入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实践困境与生成路径
沈胜林;张晨;蔡科欣;在新时代,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与弘扬教育家精神有着理论与实践上的耦合性。对照教育家精神来看,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存在思想建设力度薄弱、训育能力欠缺,大国工匠精神引领动力不足,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融合度欠缺,以及高职教师考核评价标准陈旧单一等问题。教育家精神融入新时代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生成路径在于秉承教育信念,扛起“一座山”责任;提升训育能力,强化“一盘棋”意识;淬炼工匠精神,铆足“一股劲”攻坚;同筑育人共同体,凝聚“一股绳”力量;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塑造“一面旗”形象。
高职院校“辅导员-班主任-训导师”三维育人体系构建——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陈国良;构建“辅导员-班主任-训导师”三维育人体系,是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的创新性举措。立足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分析高职院校辅导员、班主任与训导师协同育人的理论需求和现实需要,围绕当下闽西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班主任与训导师协同育人现状,提出“以辅导员为‘面’、班主任为‘线’、训导师为‘点’”的三维育人体系构建策略:强化协同育人意识,加强育人沟通互动;厘清育人主体职责,提升协同育人实效;健全协同育人机制,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下载中心
网站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