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治理数字化的现实路径与未来展望——以武汉职业技术大学为例
鄢烈洲;杨旭东;易海胜;程君;陈铭;在高职院校的治理中,数字化正成为核心驱动力,推动其治理模式与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基于协同治理、公共管理和数字治理理论并以武汉职业技术大学为研究样本,探讨高职院校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重塑治理主体、结构和机制。研究发现,治理数字化推动了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治理层级从传统科层制向扁平化、网络化转型;通过构建数据驱动决策机制,提升了决策科学性与透明度;在人机协同框架下重构教学治理流程,实现教育服务的精准供给;通过打破信息孤岛,组织结构得到优化,构建开放共享的治理生态系统。治理数字化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涉及权力结构重组、决策模式革新和组织文化转型的系统性变革。因此,建议强化人文关怀导向,完善数据治理的伦理规范,构建多元协同的治理机制。
基于大职教观的共建共享型“职普融通”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包振华;改革开放以来,“职普分流”政策的实施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在科教兴国、乡村振兴、就业创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时代,国家把职业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的突出位置。为适应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职普分流”政策正逐步向“职普融通”调整与转变。构建基于大职教观的共建共享型“职普融通”职业教育体系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创业教育生态位视角下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同发展创新研究
陆周浩;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的关键构成部分,其教育对象、模式、目标等存在着显著差异。为了满足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需求,需要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管理与创新发展,故提出创业教育生态位视角下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同发展创新研究。深入分析创业教育生态位理论的内涵与特征,确定三种教育在创业教育生态位中的定位与功能。梳理三教统筹协同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与教育模式融合创新不足等三教统筹协同发展创新问题,提出统筹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教育模式深度融合创新等对策建议,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后续发展提供助力。
场域理论视角下企业投身产教融合路径研究
黄丽娟;聚焦场域理论视角下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行动路径。阐述其理论与实践意义,界定相关概念,深入剖析面临的挑战,如高技能人才流失、校企合作不畅、专业建设困境、科研成果转化难等,并针对性提出优化路径,旨在为促进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应然之义、内在机理和路径探索
吴明霞;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对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的时代检验,更是其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选择。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类型,承担着涵养乡风文明、实现产业兴旺、推进生态宜居、保证治理有效等重要职责,理应充分审视自身与乡村振兴不同要素的内在机理,精准把握耦合点而发力。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须着眼于建设技能型社会的远景目标,完善知识体系以提升文化品味,深化产教融合以坚实产业支撑,寓“绿”于教以加强生态扶持,落实社会实践以激活组织动能。

下载中心
网站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159